新闻动态

拿不下这场战斗,中国的命运就会被改写,淮海战役中最惨烈的一战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94

1948年12月刚开始那会儿,淮北平原冷得要命,零下十度的北风还夹杂着战火的味道,硬是把双堆集团的地盘变成了冰火两重天的鬼地方。这地儿,被战壕和铁丝网划得七零八落,简直不成样子。地图上就那么一丁点儿大的大王庄,总共才四十户人家,这时候却像是被老天爷的大手按在了案板上,不知不觉间,它就成了撬动中国近代史走向的那个重要杠杆。

华野7纵20师的领头人张怀忠,在战壕里头用手拂去了望远镜镜面上的霜,望向远处,黄维兵团第18军的炮兵阵地那儿,炮火正猛。而国民党军第十八军的军长杨伯涛,正站在尖谷堆的高地上,通过望远镜看着大王庄那边,工事密集得跟蜂窝似的。这位黄埔五期毕业的老将肯定没想到,他费尽心思打造的这座堡垒,马上就要成为国共两军精锐力量最激烈交锋的见证地。这场后来被叫做“双堆集战役”的恶仗,就要在这零下七度的早晨,正式打响。

1948年12月9号那晚,淮海战役里头的大王庄那儿打得热火朝天。华野20师的战士们豁出命去拼,靠着那股子不屈不挠的狠劲儿和高超的打法,硬生生地把大王庄给拿下来了,一下子抓了700多敌军当俘虏。接着,59团就挑起了守大王庄的大梁。

不过,敌人那边动手反击了,仗打响了。10号一到,敌军把所有炮火都集中起来,对着大王庄一顿狂轰滥炸。炮弹跟下雨似的噼里啪啦往下掉,整个村子眨眼就被硝烟和火焰包围了。在这么猛的火力之下,59团损失惨重,大王庄的大部分地方又被敌军给抢占了。

敌军猛烈反扑之时,中野6纵的领导当即决定,火速命令16旅46团赶去帮华野7纵一把。7纵那边呢,就把46团交给了20师来指挥。到了10号天还没亮,46团就已经到了周尹庄东边的交通壕里集合,就等着打仗了。这时候,19师攻打小王庄阵地没成功,两边就在前线阵地这么僵着。

10号早上7点,敌人那边的18军军长杨伯涛真是豁出去了,把118师所有能打仗的士兵都派了上去,还拉上了11师的一个团。在18军全部火炮、85军的野战炮营,还有7辆坦克的猛烈支援下,敌军分成了三路,气势汹汹地朝大王庄发起了猛烈的反扑。59团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,慢慢就扛不住了,只能往后退。这一退可倒好,通往大王庄的交通壕被堵得严严实实,给接下来的战斗造成了特别大的麻烦。

八点整,四十六团一营在营长高俊杰和教导员左三星的指挥下,火速赶到了大王庄南边的水塘旁边。那会儿,大王庄已经被敌人全给占了。一营见状,立马决定趁着敌人还没站稳脚跟,给他们来个反击。三连沿着水沟摸上去,二连则在三连的右边,一块儿朝着敌人猛攻过去。

战士们像下山猛虎那样,勇猛得很,一下子就把村西南角给攻占了。不过敌军人数比我们多好几倍,1营想再往里面打就难了。看到这个情况,46团赶紧让3营从1营的右边加入战斗。3营动作快得很,立马就把村南边的阵地给拿下来了。

敌军失败后并不死心,很快就在飞机坦克的帮助下,又开始了更加凶猛的反击。数不清的炮弹不停地往村里砸,大王庄一下子就被厚厚的烟雾和大火给包围了,空气里全是让人喘不过气的味道。两边儿的步兵在烟雾里跑来跑去,进行着面对面的拼命搏斗,一间屋一间屋、一户一户地抢地盘。枪声、手榴弹的爆炸声,还有士兵的呐喊声混在一块儿,响彻云霄。

战斗打得火热,两边都吃了大亏。46团的好几个连队,士兵折损超过了一半,更有的连队,伤亡人数都快到三分之二了。10连的领导层全没了,9连的副连长,还有三个排长,也都英勇牺牲了。大王庄西南边,那条一二百米长的战壕,被鲜血浸得通红,简直就是条名副其实的“血战壕”。

46团的战士们哪怕碰到了天大的难题,牺牲再大,也豁出去跟敌人硬扛到底。团里的指挥所,离敌人就差那么200米,营指挥所呢,干脆就在部队屁股后面。从一早忙到下午3点,46团硬是一次次地把敌人步兵、炮兵、空军、坦克兵一块儿上的十多回猛攻给顶了回去。战场上,两边儿的阵地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就这么僵持上了。

下午四点,敌人还不肯罢休,又拉来了两个营的兵力,在飞机和猛烈炮火的保护下,又一次玩命地朝我军阵地冲来。他们还派出了坦克,对我军阵地又是开火又是碾压。因为46团没有专门打坦克的武器,敌人的坦克在战场上横冲直撞,甚至还跑到了我军阵地的后面,把1营和3营给隔开了。就在这紧要关头,团党委赶紧呼吁大家:“得拿出红军团那种勇猛无比的战斗作风,进攻要像锥子一样锐利,防守要像钉子一样牢固,咱们得跟大王庄阵地一起拼到底!”

干部和战士们根本不怕强大的敌人,一个个抄起炸药包,还有集束手榴弹,跟敌人拼上了命。坦克来了也不怕,战士们干脆点起高粱秆去挡。工事被炸没了,他们就用敌人的尸首堆起来当新的防线;子弹和手榴弹用完了,就抄起刺刀和铁锹,跟敌人近身干架;干部倒下了,战士们就主动站出来指挥;队伍被打散了,大家立马重新组队,接着打。

到了傍晚,咱们队伍的各个部分因为子弹都打光了,就一个接一个地撤到了庄子外面的边上死守。46团的9连和10连被敌人困在了庄子里面,这时候就剩下十多个人了。可他们还是拼死抵抗,就是不肯放弃阵地。另一边,敌人的18军想再冲上来,但他们的反扑队伍也累得不行,死伤差不多了,根本没法再往前冲了。

从美军顾问团那搞来的航拍照上能看出,大王庄那片房子在短短三十个小时里,被炮火整整炸了七回,夷为平地。可要是你在现场,那战斗激烈程度,比从天上往下看震撼多了。两边人马就隔着一堵破墙,互相扔手榴弹。有个院子,来来回回被抢了八次,守军最后没办法,只能把死人堆起来当挡箭牌。军史资料上有这么一组数据:平均每平米的地面上,能落下1.7颗炮弹。要是士兵想在战场上捡条命,那就得躲过1580发子弹。

这场硬碰硬的较量结束后,人的决心还是压过了那些冰冷的数学计算。十八军那支牛气冲天的德械师,伤亡人数都过了九成。华野这边虽然也是损失不小,但他们终究是用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说了话:在打仗这事儿上,那股子拼劲儿、那股子精神头,往往比手里的枪炮数据来得更重要。

参加过战后清理的老乡说起往事,就算土冻了三尺深,还是能挖到缠在一起的残骸。现在的军事历史学家,通过好好研究炮弹轨迹,发现村子东边那棵大槐树上,竟然嵌着127块弹片,好像在默默讲述着,那儿每平方米都被76发炮弹轰过的恐怖。那一仗,干掉了五千多人,打得那叫一个惨,淮海战役的总指挥部都因此改了战术——以后打硬仗,都得先挖好战壕再说。

#百家说史#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